引领文艺发展 砥砺精品创作 凝聚人民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24
1949年,在新中国成立之际,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相继创刊,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0年的不平凡历程。这两个与共和国同龄的重要文化阵地,在奔涌向前的历史洪流中,与人民同呼吸、与时代共命运,书写了当代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评论的辉煌,奏响了当代中国70年砥砺奋进的文化乐章。 70年前,伴随着新中国初升的朝阳,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,在郭沫若、茅盾、丁玲等作家艺术家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下,新中国第一个文艺理论评论阵地《文艺报》和文学原创阵地《人民文学》与广大读者见面,开辟了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新天地。70年栉风沐雨、薪火相传,这两个文艺园地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,以坚定的立场、深沉的情怀、厚重的内容,发时代之先声、引文艺之潮流,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报办刊之路,为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重要贡献。 70年来,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记录人民奋斗、展现时代风云,描绘了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壮美画卷。把记录奋斗、崇尚奋斗、激励奋斗作为重要使命,生动记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火热实践,呈现了改革开放大潮涌动的生动气象,热情讴歌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。 70年来,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引领文艺发展、砥砺精品创作,托举起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高度。把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和创作理念作为基本职责,推出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和理论评论文章,以深刻的思想性、艺术性书写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新篇章,使历史的、人民的、艺术的、美学的理念和标准深入人心。 70年来,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团结名家大家、扶植文坛新秀,凝聚培养了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学队伍。许多名家大家都很看重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的地位和影响,许多人的成名作、代表作都是在这两个报刊上发表的,现在活跃在文学创作一线的作家、评论家都以在这两个园地上发表作品为荣。在办刊办报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代代编辑名家,他们牢记办刊宗旨,把握文学规律和编辑规律,在文艺阵地第一线无私奉献,将一篇篇优秀作品呈现给广大读者。可以说,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既是党的文艺事业的重要阵地,也是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,既标注着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不断攀登文学高峰的前进足迹,也引领和推动着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事业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,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,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今年7月16日,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中国文联、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,高度肯定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取得的丰硕成果、作出的重要贡献,殷切期望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自觉承担和认真履行好使命任务,积极记录新时代、书写新时代、讴歌新时代。最近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,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,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,加强文艺创作引导,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,对推动新形势下文艺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。文学作为最具原创性和基础性的艺术,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作为繁荣文艺创作、推动文艺发展的重要园地,在这方面责无旁贷、大有可为。 第一,坚持文以载道,为立心铸魂凝聚强大精神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,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。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,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,都艺术地表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,给人以启迪、给人以力量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“铁肩担道义”的社会责任感,坚定信仰追求、坚守文学理想,大力弘扬“文以载道”的优良传统,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。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、引领创作,不断增强政治认同、思想认同、情感认同,体现到创作实践之中,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上。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把歌唱祖国、礼赞英雄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,传播真善美、贬斥假恶丑,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、启迪心智、引领风尚,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、价值理念、道德观念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。 第二,坚持文艺为民,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。人民需要文艺,文艺需要人民,文艺要热爱人民。《人民文学》刊发的许多作品,以其浓厚的乡士气息、真挚的百姓情怀,艺术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故事,生动塑造了一个个质朴鲜活的文学形象。《文艺报》刊载了大量秉持人民立场、表达人民心声的文艺评论,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。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,呼唤着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,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,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,深入研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、新趋势,把握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规律、新变化,发现人民群众创新创造实践中蕴藏的新现象、新经验,自觉为人民抒写、抒情、抒怀。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增强“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”教育实践,自觉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深入反映普通群众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,反映亿万百姓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。 第三,坚持文为时著,描绘伟大复兴时代精神图谱。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,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,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。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,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。改革开放40多年来,从人们看得见的社会日常生活,到看不见的心灵世界,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,这种从经济到文化、从物质到精神的历史性变革,给当代的文艺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素材和写作契机。欣逢这样伟大的时代,我们有责任、也有条件写出为时代画像立传的扛鼎之作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时代感在场感,以更高的站位、更敏锐的触觉,感知时代风云变化,触摸时代脉动节拍,勇攀新时代的文艺高峰。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要勇当引领文艺创作的先行者,在选题策划、评论推介等方面加大对现实题材创作的工作力度,引导作家评论家用心感受时代发展的磅礴伟力,用情体悟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,描摹伟大时代的奔涌与激荡。 第四,坚持文化自信,鲜明中国文学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范。一个民族的文学,凝结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独特气质,只有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底色,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有格调、有神采。无论是文艺创作,还是文艺理论评论,都要以博大精深、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依托,把我们的工作深植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中,积极反映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成的独特智慧和气韵,不断彰显中国文学的风格、提升中国文学的标识度、扩大中国文学的影响力。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传承中华文化基因,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积极发掘民族文艺的样式、题材、体裁,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好中国人的精神世界,涵养中国人的审美情趣、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,培育中国文艺独特的风骨和气派。 第五,坚持文贵创新,激发当代中国文艺的生命力创造力。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,大力提升文学原创能力,在体裁、题材、形式、手段等方面大胆尝试,推动观念、内容、风格、流派切磋互鉴,让新时代的文艺百花园更加瑰丽多姿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,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,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。要把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作为提升文艺创作质量的主攻方向,作为甄别遴选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准,引导和激励更多作家到生活中去发掘、去提炼、去刻画,让更多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。要传承和发挥在文艺理论评论方面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,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、政治方向,把党的文艺方针贯穿于文艺理论建设、文艺思潮辨析、文艺作品批评之中,激浊扬清、扶正祛邪,增强针对性、说服力、战斗力,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。 文艺报刊是优秀作品的孵化器,也是人才成长的摇篮。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名编辑、大作家和经典作品之间的佳话,很多名篇佳作都是作者和编辑共同成就、合力推进的结果。广大报刊编辑要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,不断修炼为人、做事、从艺的品行素养,甘做事业人梯,以自己的倾情奉献滋养文学事业这棵参天大树。要练就“慧眼识珠”的本领,善于发现新人、扶持新作,为青年文学人才提供机会、搭建舞台,不断培养壮大文学新生力量。要自觉加强思想积累、知识储备、文化修养、艺术训练,不断提高刊物的精神高度、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,让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。 (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宣部部长黄坤明2019年11月21日在《文艺报》《人民文学》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摘编。) |